屏東縣九如國小九十六學年度人口政策宣導活動計劃

一、依據:屏東縣政府教育局「人口政策宣導月」活動計畫辦理。
二、主旨:加強推行人口政策宣導,提供家庭對人口政策與人口問題有正確的認識,並因應人口老化的來臨,促進老年人口健康之生活形態,最後適時宣導培養國人尊重多元的價值觀。
三、宣導主題:「珍惜牽手情,小孩是寶」、「因應人口老化的社會」、「雙臂迎接新移民,生活適應我幫你」
四、宣導重點:
   (一) 宣導「珍惜牽手情,小孩是寶」:
       珍惜另一半,讓婚姻和諧有愛,並宣導父母與小孩間親密互動的重要性,並體認子女為公共財之價值觀。

   (二)宣導「因應人口老化的社會」:

鼓勵高齡者參與休閒活動並強化代間教育,鼓勵老年人多加運動,保障國民健康活動的老年,提升生活品質。
   (三)宣導「雙臂迎接新移民,生活適應我幫你」:

對外籍配偶所生子女在校就學時應抱持著「和諧共存、文化學習」的態度,以「尊重包容胸襟」,幫助新移民適應學校生活。
五、實施辦法:

如附件

六、本計劃呈校長核可後實施,修正亦同。

 

一、宣導文章:

【九如國小人口教育宣導--珍惜牽手情,小孩是寶
/趙麗雲   (本文摘自國軍高級幹部研習會趙麗雲博士講稿)
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摘錄自『吾愛吾家』月刊270期,六月號)
  是不是每個人都須擁有和諧的家庭關係,才可以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呢?或者說你非得這樣才能快樂呢?反過來想,逆向思考一下,假設你沒有和諧的家庭關係,是不是你就不會快樂呢?你就不會成功嗎?答案可能也是完全是同一個方向的,也許我們也會說這個話題不夠意思,我們追求的是事業的成功,家庭和諧對他而言不是關鍵,個人自己的卓越(一命、二運、三風水、四積陰德、五讀書)有人就這麼講的。也有人就說:「一牽成、二好運、三才情」,意思就是說有好人、貴人相助,而你要靠運氣不錯,第三才是你自己本事不錯,其他好像從來沒有談到過家庭嗎,那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多事地講這個話題,其實我們在把它往後推一下,就算事業很成功的人,他生命素質好不好?如果你要用這樣的代價去成功,你要不要?我相信你此時就可以接受這樣的話題,確實你會看到可能成功的人並沒有和諧的家庭,但是他即使成功,但他其實並不快樂,他的生命品質不見得高。
  我現在舉個數字,這個是新竹科學園區我們最近完成的一個調查,而我們為什麼找他們做為樣本?這些人看起來很成功的,收入、薪資、紅利動則千萬,所得高、光鮮亮麗、最受尊崇的行業,以下的數字個人沒有做任何錯誤的轉述:他不快樂,自己覺得壓力一定比其他人都大百分之九十六;擔心自己可能有病的,百分九十一;比一般的民眾(隨機抽樣)大概是二倍高。另外有百分之五十承認自覺不快樂(自己覺得自己人生不快樂)甚至有百分之六十的科技新貴說:「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?」其中五分之一都有情感上的問題,而四分之三覺得維繫人際的感情,由其是家人的感情是困難的。所以我可以看到看起來很成功的人很不快樂,所以我可以倒過來講,成功漱H不一定家和、不一定快樂;但是,反過來,我們所有的觀察都可以印證,如果家庭和諧者,他不一定成功,但他永遠回到家,都可以擁有一個支撐的力量,相對的,他生命素質比較高,他覺得比較快樂。
  因此,我想我寧願是後者,就算是成功,成功的定義也很難說,尤其是別人給我們的,別人隨時可以拿走,大家可以看到我之前是政務官,我隨時可以失業的,所以你的成功很難說的,與其如此,那我寧可求一個人生比較快樂,我會覺得我比較有價值。其實我們常常掛在嘴邊:「家和萬事興,希望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妻相隨,夫唱婦隨,上下一心、點石成金。」大家都是嘴上講的,但誰願意真的像經營事業般努力去建構你的家庭和諧。因為That is no free lunch!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包括你婚姻的成功、家庭的和樂,都是你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正如你在事業上努力一樣,都是要付出的,沒有天上憑空掉下來的,固然有幸運不幸運的分別,會碰上好的人覺得理想的配偶,或緣深的子女,那都是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的。
  西諺有句話:「婚姻就像一個空盒子(Empty box)」為什麼呢?當你想從盒子裡拿出東西時,你必須先放入東西,但每當你想拿出東西來時,它永遠都可以有東西讓你拿出來,你就是需要去付出,也就是說你必須努力去建構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。如果你把它當做是生命品質的一個焦點,其實它的投資報酬率是很高的。
  家庭的定義是什麼?它是溫暖、安慰、愛心的來源。家就是一隻小豬躺在一個屋簷底下;庭也是在寶蓋下有一挺著你的力量,它就是支持、安慰、愛心,就是溫暖,但它也不是想當然爾的。
  但在許多的傷害事件中,家庭傷人的事件常是最嚴重的,像是家庭暴力、性暴力、婦女暴力、子女受暴等,其中有些數據可證,美國司法統計局的數據得知:服刑人的家庭中百分之七十是屬於單親家庭(破碎家庭),而有百分之廿五受刑人的父母有酗酒、喀藥的習慣;受刑人子女發生青少年犯罪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,我國現無相關數據,但可知家庭和不和諧並不是個人所能承擔的,而是有類似傳承的模式,可能變成犯罪世代化。
在我們瞭解家庭關係的重要後,但到底家庭關係的病兆在那裡?
親子問題,因為中國人特質礙於表達,根據柏楊草擬的人權婚禮的八大誓言:決不出聲斥責、決不用肢體代替語言(正面肢體語言外)、決不允許發生婚姻暴力、夫妻對家庭的貢獻是等值的(家務工作與社會工作是相等的)、不把孩子當做實現自己希望的工具(各項補習)、一夫一妻應該維持它的尊嚴、有適度的假期陪孩子一起成長、孝順自己(對方)的父母。看是容易,但自我檢視你是否真的確實做到呢?婚姻是兩個世界的結合,並不是單純的兩個人的結合,因為所謂的男女有別,男女真是兩個世界、兩個原生家庭,錯綜複雜,糾葛在一起,難以釐清。
家庭問題的癥結:
一、缺乏自覺、粗線條、無感覺,不知自己所為。
二、不肯包容、貶抑家人:回家後不斷批評、抨擊家人,造成不悅。
三、溝通不良、導致感情與愛不能相結合。
四、家庭EQ不高:回家後自我控制不足,自由須自我節制,家庭中的人際戰線超長、超寬,一般上班時間與返家相處時間相比,更應注意自己回家後的言行舉止,刻意迴避造成衝突的話題。
國內外相關研究都指出:親子衝突點大多在金錢(孩子們要求多一點零用金)、家事的分配產生了衝突,價值觀的改變,兩國論的定義改變,就孩子而言,父母與孩子即分屬兩國,孩子們所擁有的網路世界是大人們所難理解參透的,新語彙新語意更是父母所不能了解的,在網路上,孩子們已擁有自己的版圖、領域、語言……等,大人們是難踰雷池一步的。
  這些的問題壓力又該如何解呢?聖嚴法師常說:「任何壓力你必須面對它,進而處理它,處理不了時建議你放下它,可是凡事你都須先面對它,再嘗試解決它。」親子關係也是如此。
  父母常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讓孩子符合父母的期許,像是各種才藝班等,父母將自己小時未能擁有的諸多事物強灌在孩子身上,並且認為它是一件好事,其實並不是如此的,古諺云:「人各有命。」父母親可儘所能提供相關應給他們的事物即可,但不可強求他們有所成就,與其發生衝突,造成親子問題,不如保持一個良好的家庭關係,如此孩子至少回家時會向父母求助,現在的年輕人屬性上須有碰釘子的經驗,非得有挫敗感方能長進,父母們適時地放手一些,如此,付出的代價可能少一點。另一方面也須培養孩子自我負責,並告訴孩子無謂發生什麼事,「家」永遠在背後支持他。
夫妻關係的驚爆點:
一、勿將太太的照顧、體貼視為理所當然:當然,太太在家做家務是該她做,但請你不忘說句甜言「你真好!……家整理得這麼乾淨……」,一兩句好聽、體已話,她們怎麼樣都甘心情願的。
二、別對過錯耿耿於懷:沒有人可以真正打敗自己的配偶,當夫妻失和,不是雙輸,就是雙贏,沒有第三種結果,忘性高一點,快樂多一點,將對方的錯立即忘記(Let it go!)動機性的遺忘,期望性地尋找快樂。
三、勿對另一半的評價過低,期望過高:中國人普遍地不會欣賞對方,當有人表達好意,但常被認為是權謀、鬥爭,不如於國外人士樂於表達對別人的讚賞。平心靜氣地尋找對方的優點,適時地忽視他的缺點,做好適度的期望。
四、惡習怪僻堅持不讓步:抽菸、開車喝酒……等小事件,也常會造成婚姻的大問題,小事也會造成大結果。
五、忽略對方需要,易地而處,設想對方的需要,拋棄少許的大男(女)人,為對方多加設想。
六、迴避問題,不可溝通:夫妻間須多溝通,溝通方是長久之計,須讓對方了解你的感受。
婆媳問題不是太太和婆婆雙方的問題,而是加上你的三角問題,做兒子(丈夫)的才是關鍵,你如能做個非常好的橋樑或平衡點,問題自可解決,不然婆媳問題是無解的。傳統的中國社會是縱向關係重於橫向關係,你與父母總較你與妻子重要、親近,它也是「三妻四妾」的來由,因此,許多年長者會說「兒子娶妻後,變成妻子生的」。隨著時代變化,橫向關係變強,兩人的奮鬥、努力,使父母擔心與你的關係變薄,原因乃在於你的感情已變成了稀少資源,媽媽及太太爭奪你的感情才是造成婆媳問題的根源。
解決方法:
一、勸太太寬心:以自己為例說服太太,老一輩的觀念或許不太佳,但總是好的。
二、溝通老媽:你是老媽的寶貝,許多事由你來,常較由太太來有效得多。
三、取捨天平兩端:原則上教養的大原則由太太意見為主;生活鎖事則勸太太鬆手,如此,便如Tanco一般,有進有退,一首舞曲方可跳完。
四、苦肉計:如有婆媳問題嚴重,試著由你與太太「串通」,由太太向婆婆告狀,雖然是說兒子的不好,但婆婆有受尊重的感覺,而雙方也因有了共同話題,關係自能改善。身為橋樑者的你,只要你不偏倘某一方,婆媳問題將不會迅速惡化,反之,惡化速度將出乎你的意料。
如何建構家庭關係的基礎工程,這一方面是屬於基本的作為,有以下三種作為:
一、健康管理:你是家裡的大樹,惟有健康管理做得好,世界才是你的。如同100……這個數字,你的健康就如同第一個1,沒有它,後續再多的0,結果還是0。健康是沒有分期付款的,惟有不斷的投資,才有長久的健康。健康六字:營養、保養、修養。如同已故的陳立夫資政所言:「身動心靜,養心在靜」,壓力要有所出入,心要靜下來。如同生活禪一般,一心一靜,做一件事全心全意,切斷所有的牽絆。世界上有許多的門,有你目前打不開的,但或許未來有人幫你打開了,亦或許幾年後你已不想打開這扇門了,際遇是隨人物時光而在不停地變換的,它沒有一成不變的原則。
二、情緒管理:中國人的家庭EQ普遍不高,但又應該如何改善呢?用語言、態度來表達你的愛,親密的小動作如拍拍肩膀、摸摸頭,都能傳達你的情感。學會欣賞別人,只要你心想他只要你心想他總有好處的,那你一定能挑出好處來。
    一、保持樂觀幽默的態度,麥當勞總裁曾說:「小丑什麼東西都可以讓它掉下來,甚至還會彈起來,唯有健康這個玻璃球絕不能讓它掉下來,一碰地就碎了。」快樂不會持長,但你需要讓快樂能一再出現,養成幽默、快樂的習慣,你的家庭會非常的快樂。衝突點也將因你的幽默而煙消雲散。
    二、勿做掃興的人,在家庭內做個迎合的人,不要在家人眉飛色舞時澆冷水;如果你正在生氣,那你須把憤怒和恨意區分開,生氣時絕不可傷了對方的自尊心。英國維多莉亞女皇與其夫婿常吵架,女皇常被關在門外,女皇敲門後,如在門外答:「女皇」,那將不得其門而入;但若她回答:「Your wife!」,門便會被打開了。
三、時間管理:根據研究,古今中外一致的結論:「家庭人際關係的導火線就在於時間的急迫性。」家中本無事,只因你事情急或忙,孩子有事無法與你溝通或妻子有事同你商量,無意間吼她一句,家庭關係就這麼產生。無論是你沒時間或沒耐性,都是跟時間有關。跟家生活有關的時間管理又有什麼訣竅呢?以下有三:
    一、戒除猶豫不決:家事一般沒有定律,因此,大家都把它給拉長,當你面對問題左右遲疑,不肯做決定時,時間流逝了或當你做了決定,發現已沒有時間去執行了,這時,你已經傷害了你的家庭關係了。
    二、不要有求必應:尤其是礙於人情,就有求必應。朋友多固然是好事,也有助你事業發展;但你如不懂得說:「No!」,那你的家庭生活品質一定好不了,要「有捨有得」,當你對朋友有求必應時,你肯定是犧牲了家人及家庭生活。
    三、適度節制沈緬的享樂:某些人一上電腦或觀看球賽,一上癮,太太成了「足球寡婦」,又何有生活品質呢?
以上僅是家庭關係的基礎工程而已,至於結構工程的建構有以下幾點:
一、人際關係要經營。
二、溝通方式要加強。
三、基本禮貌要落實。
四、放空的技巧很重要:
「期望低一些,希望就高一些。」期望值低一些,達成值永遠就高一些,成就感自然充斥家庭之中。
五、感恩惜緣之心常常能逢兇化吉:「常常心懷感恩、珍惜福緣,你就超級好命。」天天感恩惜緣,你就沒有敵人,衝突就無從生起,自然諸事百順。
至於營造家庭關係的外示工程有數點提供讀者:
一、常吃醋有益健康:研究發現信任與冷漠是互為表裡的一件事,如遇婚姻障礙,想想當初追求的種種或重回舊地,障礙自可消退許多。
二、常感覺心疼:對太太要常感覺心疼,舉凡太太的辛苦、手粗了、腰粗了,有心疼的感覺,自會感恩,你就安慰、讚美她,自是有一番妙用。
三、培養共同嗜好:家人間有了共同嗜好,便多一點時間相處,也多了溝通的管道。
四、聯手退敵的態度:敵是兩人所共同厭惡的事物,如痛苦、失業、病痛……,當成第三者,夫婦倆聯手退敵,那種感覺是不可言喻。
五、以柔剋剛:僵持、冷戰、對立甚至非理性爭執都是家庭的大敵,唯有溫柔可對抗僵持或者是以幽默感來化解。
六、分享滋味不能忘︰有時間多陪家人吃晚餐,培養彼此親密感及默契,這是最容易做到但也較為一般人所或忘的。
七、忍辱般若密:如果真遇見很不理性或很糟糕的狀況呢?忍也是一種方法,金剛經「一切法,得成於忍。」忍有六種,概分為:力忍(用力忍)、忘忍(忘掉它)、反忍(自己反省一下)、官忍(把自己抽離成第三者)、息忍(力爭上游,做為警惕)、遲忍(當它是一種病態)。家庭關係經營的秘訣總歸一訣:「忍一句(禍從口出)、饒一著(放人一馬)、耐一時(延後處理)、退一步(尋求折衷)、笑一笑(緩和氣氛)、愛一聲(表達心意)。」

【九如國小人口教育宣導--雙臂迎接新移民,生活適應我幫你

新住民媽媽在台灣的春天  ──用心關懷外籍配偶

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  柯宇玲口述
賴宛靖 整理

第二個故鄉

  阿娥從越南嫁來台灣已經八年了。這裡是先生的故鄉,之前他在越南工作,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兩人相遇,交往八個月後就決定結婚。

  結婚不久後阿娥就懷孕了,之後才收到出國的證件,她知道等著她的是一個陌生的國度,想到要與家人、朋友分開,自然會覺得不捨,但阿娥知道,以後台灣就是她的新故鄉,再多不捨也都要放下。

  初來乍到,阿娥有些適應不良,忙碌的生活步調、不同的語言風俗,都讓她有些不知所措。該怎麼辦呢?除了先生及家人的支持外,她只能鼓勵自己要努力學習、適應新的生活,盡量讓日子過得有意義,這樣才不會感覺到孤單,。

現在,阿娥的兒子上小學一年級,而她也有工作。台灣的一切已經融入她的生活之中,原本陌生的國家,如今成為與她生命最親近的土地。未來的路還很長,不過阿娥知道,更美好的將來在等著她。

新住民,新的力量

  你發現了嗎?台灣社會變不同了!你認識的新朋友不光是本省外省、南部人北部人,他可能來自泰國、菲律賓、越南、俄羅斯等國家。他們是投入台灣生產力的新住民,除了來台工作的外國人,有更多的是嫁來台灣的外籍配偶。

  根據戶政司於民國九十二年八月公佈的最新統計,目前在台灣的外籍配偶至少有二十四萬人之多,其中大陸籍配偶約有十四萬人,其他外籍配偶約有十萬人,在這十萬人中越南籍佔 57.5% ,印尼佔 23.2% 。從年齡來看, 20-24 歲佔 36.6% , 25-29 歲佔 26% 。

  外籍配偶嫁來台灣後,常因夫家、語言、經濟能力及地理環境等限制,而無法獲得及運用台灣本地的社會資源,在不易與本地人建立人際關係的情況下,這也使得她們在面對婚姻及異國生活適應的問題時,求助無門。

  隨著外籍配偶人口比例的逐年增長,台灣社會究竟有何具體的積極作為呢?以最基本的華語學習來看,目前一些國小及補校,都開辦免費的華語課程,不但提供學習的管道,亦可與其他的外籍配偶進行交流與溝通。此外,造成外籍配偶無法上華語班的主因是要照顧孩子或離家太遠,如果華語班能夠充分提供、又附設扥育服務的話,相信更能提升外籍配偶學習華語的比率及意願。

  而外籍配偶的工作權也已受到重視。除大陸配偶外,其他國籍的配偶取得居留權後,就能享有工作權,一方面能藉由工作幫助家計,也能縮短適應台灣社會的時間。

  外籍配偶已成為台灣一新興族群,不論台灣人的心理是接受或排斥,都已是既定的事實,如果台灣社會能正視這群新住民、並提供能顧及女性移民的環境,則她們的文化及年輕人口的活力,將可成為台灣生命力的資產,台灣社會就能更成熟、更圓融也更多元化。

(資料來源:http://www.psbf.org.tw/Married/debt.htm)

 

 

【九如國小人口教育宣導--因應人口老化的社會

在科技日益進步且醫療資源不斷提升的今日,世界人口的年齡呈現出了延長的趨勢,1860年代瑞典最長壽人瑞過世的平均年齡約為100歲,至去年這個數字已增為108歲。在1997年過世的法國婦女柯莫特(Jeanne Calment),以122.45歲的高齡成為文獻記載活得最久的人瑞。研究人員發現,所有工業化國家都有高齡化的趨勢,且人類仍將繼續突破最高齡的記錄。
*你覺得人類會活多久呢?你想活多久呢?
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(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99;282:2012-2018)所發表的伊利諾大學長達20年超過367,000 人的長期研究, 研究人員發現了長壽族群的五大特徵分別是:
  1血壓低於120/80
  2血液總膽固醇量低於 200mg/dl
  3沒有糖尿病
  4沒有抽煙
  5沒有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病史
研究人員表示, 符合這五個標準者, 平均壽命會比一般人至少長九年半。
*老年人應該如何維持健康?
有些運動基本須知,銀髮族不可不知,包括:
  1.運動的強度及時間要依個人的體能慢慢地增加,做到「有點累但又不致於太累」的程度,不可做到「喘得說不出話來」的地步,每週維持至少3~5次,每次20~30分鐘。
  2.運動前要有5~10分鐘的暖身運動,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鋅的緩和運動。
  3.選擇合適的運動鞋,鞋低以富彈性而不滑為佳。
  4.選擇平整且陰涼的運動場地。
  5.吃飯前後1小時內不宜運動。
  6.運動前或運動中有有頭暈、胸痛、心悸、臉色蒼白、盜汗等情形時,應立即停止運動。
  7.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關節置換、腰肩頸酸痛、手腳關節急性扭傷等個別健康問題者,應請專業醫師診查,並由物理治療師指導合適的運動方法、運動強度及注意事項。

(資料來源:台北市西湖國小九十三學年度人口政策宣導活動計劃)

 二、活動照片:

人口政策宣導活動照片

 

 

三、相關連結:

1.        內政部96年版「人口政策資料彙集」:http://www.ris.gov.tw/ch9/0961025.html

2.        臺北市萬華區第一暨第二戶政事務所:http://www.whhr.taipei.gov.tw/cgi-bin/SM_theme?page=472970d9